赵华儿童科幻类小说研究 | 高清迅雷下载

赵华作为一名坚持创作儿童科幻小说的作家,他的创作对于推动儿童文学以及科幻文学的发展是具有积极作用的。他的作品矛盾冲突明显,情节跌宕起伏,十分受少年儿童的喜爱,他也由此被亲切地称为“光光头赵华”。笔者一直热爱儿童文学,儿童科幻小说所拥有的极大发展潜力让笔者感受到研究的意义与价值,赵华先生的作品所传递的主题也让笔者体会到久违的温暖与慰藉。在兴趣的指引下,经由导师的推荐与指导,确定了本课题。在撰写的过程中,笔者也通过和赵华的交流收集了大量资料,感受到他身上具有的温柔、从容、睿智等特征,这也进一步为笔者的写作提供了灵感与动力。

二、选题的意义与价值

儿童文学作为多种文学题材的一种,不仅可以启蒙少年儿童的心智,也为建立其完善的人格提供了帮助,这也使得儿童文学事业在现今时代发展迅速。与此同时,随着《三体》的热销以及电影《飘泊地球》的热映,中国科幻小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虽然中国科幻小说已经逐渐脱离“少儿化”,但儿童科幻小说依然有较为广阔的进步空间。《科幻世界》、《科幻大王》等杂志的热销,以及“银河奖”、“水滴奖”、“晨星奖”等多个科幻类奖项的陆续启动,儿童科幻作家也逐渐成为了一个特定的队伍,赵华、星河、杨鹏、李志伟都是其中的代表性作家。优秀的儿童科幻类作品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星河的《残缺的磁痕》,杨鹏的《校园三剑客》,以及刘慈欣的《带上她的眼睛》都是较为高质量的儿童科幻小说。这也证明了儿童科幻小说隐藏着较大的发展潜力,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宁夏作家赵华作为其中的佼佼者,他在2010-2019年间发表了二十余篇中短篇儿童科幻小说,并出版了《开元通宝》、《魔血》等多部长篇科幻著作。他的作品有着悲天悯人般的视角,科幻的外表下隐藏着对美好品质的追寻,文字也充满温暖、干净的气质;同时他的作品带有较为浓厚的异域色彩。本文以赵华的儿童科幻类小说为次要研究对象,并将研究重点聚焦在赵华的异域性写作上,整体相识赵华作品中透露出的对当代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期望;并通过分析赵华儿童科幻类小说的主题和艺术特色,思索“科幻”因素在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价值定位。在相识儿童科幻小说创作方法,提升宁夏儿童文学发展活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与意义。

三、研究现状

科幻小说研究:张泰旗、李广益的《“现代化”的憧憬与焦虑:“黄金时代”中国科幻现象的焦虑》(《文艺理论与批评》,2018年第12期)总结了中国科幻小说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也说明了中国科幻小说既巴望通过“现代化”与西方融会,同时又希望摒弃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的状态;杜学文的《未来的未来在哪里——谈刘慈欣科幻小说中的宇宙观》(《中国文艺评论》,2019年第5期)分析了刘慈欣的科幻作品中蕴含的对于人性的关照,对于未来的思索,这与儿童科幻小说中透露出的相关主题思想也是不谋而合的。

(二)赵华作品研究

赵华从2010年开始进行儿童科幻小说的创作,所以相关的理论专著较少,只有一些访谈、硕士论文以及作家写的评论。

赵华作品的主题情感研究:此类文章次要通过分析赵华作品的主题,展现其作品中蕴含的爱与悲悯的元素。次要文章有:萧萍的《清澈的水永远不停止》(《黄河文学》,2008年第9期)和《星空下的孩子》(《黄河文学》,2013年第1期);苏梅《赵华作家论:总有光明与希望相伴》(《文艺报》,2019年6月19日)等。

赵华创作论的研究:次要包含相关赵华的访谈以及相关评论家通过与赵华的交流和沟通所得出的有关创作方面的感受,以全方面的视角分析赵华的儿童文学观念,创作特色等。次要有赵华本人的《经典与光芒:儿童文学创作谈》(《文艺报》,2019年6月19日);李学斌的《一个人,一片天——也谈赵华的文学创作及其意义》(《文艺报》,2012年12月21日)等;以及大佳网、新科技、银川晚报、文艺报、新消息报等媒体采访赵华的记录稿件。

赵华专门作品研究:多以赵华的某部作品或者多部作品为对象进行评论,带有较明显的指向性。如李学斌的《穿越汗青的英雄传奇——简评赵华抗战题材小说lt;魔血gt;的艺术特色》(《中国教育报》,2015年8月29日)等。

文学理论角度:高芬《赵华童话的文学意象研究》(宁夏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7)将研究重点集中在赵华书中所提到的“外星人”、“核”、“血”等意象上,总结分析出赵华童话所具有的艺术特征与当代价值;李利芳的《赵华的童话世界》(《朔方》,2013年第5期),使用陌生化等文学理论分析赵华童话作品,确定了赵华作品中包含的传统童话文学基因;王泉根、严晓驰的《赵华:不一样的艺术探索,不一样的“外星人”》(《文艺报》,2019年6月19日)分析了赵华作品中特有的人物形象塑造,并探讨了其互文性与多样化的写作方式。

四、研究方法和思路

论文写作中次要采用1、文献搜集法:根据研究对象,搜集、整理有关赵华作品的评论,并按照不同的研究方向进行分类。2、文本细读法:在对赵华科幻作品细致阅读的基础上,对有关写作内容的情节进行细致分析,进一步把握作品的内涵。3.对比研究法:通过对中西方儿童文学在主题、意象设置、写作特色等方面的对比研究,相识赵华作品中对西方儿童科幻小说的借鉴以及属于赵华本人的独特的创新,进一步相识赵华作品中包含的异域特色。同时,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在认真阅读赵华作品的同时,也会阅读大量有关儿童文学及科幻小说的论著,思考相关文学理论是如何体现在赵华小说的字里行间的。每一章节都会先以相关文学理论进行总体说明,做到理论与分析相结合。

第一章赵华及其文学创作

“成年人参与儿童文学创作的深层动机归根结底就是重造一个童年世界——为自己,也为别人。”这个童年世界是成人和儿童交织的世界。所以,作为一名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既要具有对童年的表述冲动,同时也要对同时代儿童进行精力上的关怀,树立一种强大的责任意识,赵华就是这样的作家。他不仅把写作当作净化心灵的一种方式,还紧紧扎根于儿童真实的生活,符合当代儿童的心理状态与审美特征。他不会将自己对社会上一些丑恶现象的不满情绪带入他的作品,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他的语言、内容会根据他们的兴趣点、接受能力的不同,产生相应的变化。这也使得赵华的作品不仅优越地摒弃了功利主义,同时也将对于人类的关怀,对于弱者的同情,对于美德的称赞自然地融入了故事之中,创作出真正感动儿童读者的优秀作品。

赵华的心灵与少年儿童有着天然的契合,他仿佛已经知晓通往儿童心灵的通道,所以才可以将美好的文字,直接传递到儿童的思想与心灵中。他单纯地为儿童去写作,即使遇到困惑和忧?,依然不改对儿童文学的热爱与坚守,这种来之不易的“自觉性”的内心反应也是赵华收获众多赞誉的重要原因。

二、对西方文化的借鉴和引用

“近代以来救亡图存的危机感使西学东渐之风日盛,‘实学’、‘格致’一时成为显学,初期译介西方科学教科书、提高读物,通过各种报刊介绍科学知识,基本属于科普的初级阶段。逮至小说界革命,大量域外小说涌入华土,其中便有科学文艺一类。”可以说,科幻小说是西方文化的产物,是通过一定的契机引入中国的。鲁迅也在《月界旅行•弁言》中说“若培伦氏,实以其尚武之精力,写此希望之进化者也。”这也证明了科幻小说在清末兴起,是受到了凡尔纳的科幻作品的影响。儿童文学也是在近代梁启超、黄遵宪等人引进西方人文主义学说的过程中,受到了人们的关心和重视。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科学和儿童问题更是被时代的海潮“打”到风口浪尖的位置上。这不仅说明了儿童科幻小说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也证明了儿童科幻小说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受到西方文化的浸染和滋润。尽管新时期的儿童科幻小说已经在实现本土化的路上越走越远,西方文化依然为很多作品世界观的塑造提供了源头。所以,适当地引用和借鉴西方文化,并与本土的民族风格、民族气概相结合,不仅可以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作品,也可以使“儿童科幻文学”这一概念得到丰富与深化。赵华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人物,他创作的作品中,不仅有西方文化留下的痕迹,也蕴含着东方的风情。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加快,中国与西方的接洽越来越慎密,欧美书籍、影视剧的涌入使得国民对西方世界的好奇度也在持续上涨。同时,出国留学条件的放宽使“出国热”在各地迅速升温,掀起了一股“学英语”的热潮。在时代海潮的裹挟下,赵华也迈入了这一行列,他通过学习英语、看西方名著,对西方简单、自由的普世思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的出国阅历也使得赵华进一步相识了西方人的生活方式与处事原则,让他对于西方有了进一步较为明确的认识。所以在赵华的作品中,很多人名、地名、食物都带有一定的西方特色,在立意上也体现了对自由的追寻以及对爱与勇气的赞颂。可以看出西方的文化确实影响了赵华,所以他愿意汲取其中的精髓,将西方文化中特有的元素以及美好的价值观念传递给当今的青少年。

同时,赵华的创作并不是对西方文化的照搬照抄,他只是以西方的文化和相关的观念为基础,在这个基础上他会添加上属于自己的个性特点,并与中国社会的发展相结合。他的文字不仅符合西方人说话的习惯,也会加上一些属于中国的流行语;他笔下的少年形象既有西方少年的敏捷聪慧,又含有东方少年的耿直勤劳,有的角色甚至是赵华身边的人的投射。所以说,赵华在借鉴西方文化的同时,也有所取舍,这个去粗取精的过程也使得赵华的作品充满真实的人情人性,十分“接地气”。

现在的赵华,写的基本都是发生在中国的故事,他也逐渐回归到现实主义小说的创作,他将故事从大洋彼岸转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这也是他对传统文化的再一次发扬。他说过:“每个人都离不开自己的精力家园,随着年龄阅历的增加,会越来越怀念、珍视这种落叶归根的感觉”。这也证明了赵华的写作风格在转变,但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是不变的,相信今后他所创作的“中国故事”会越来越多。

第三节赵华的科幻小说创作观

赵华的作品在遵循基本科学规律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不仅可以起到提高科学知识的作用,还可以反映一定的社会问题,呼唤美好品德的回归。同时,赵华的作品一般都有着较为宏大的世界观构造,主人公面临的挑战,往往是极大的,困难的且充满危机意识的。

一、较为宏大的构造形式

新时期的儿童科幻小说已经摆脱了曾经加在身上的种种束缚,在传递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在不断扩大着想象力,将文学的社会功能与一定的科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童恩正的《雪山魔笛》,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等作品都是新时期儿童科幻小说的代表,只是大部分作品的空间、时间构造相对来说还是较为简单,虽然也包含探索宇宙,穿越未来等较为新奇的元素,但很少涉及到对高级生命的探讨。赵华的多部作品都是以较为宏大的世界观作为写作基础的,他的故事开首能够平平无奇,但是随着故事的展开,赵华的作品会慢慢地进行延展,延展到外太空,延展到对于生命、情感等命题的探讨中。“戈雅”是赵华笔下最常见的一个形象,赵华认为在宇宙中还有比地球发展快很多的星球,地球人还处于蒙昧期的时候,这些星球在经济、科技等各个方面就已经取得了高速发展,而“戈雅”就相当于高等星球上人类圈养的宠物,他们通常有着自己的意识,也可以掌握诸多的高科技知识。赵华通过书写地球上的人类与“戈雅”的相处,把自己关于宇宙,关于外星人的设想传递给读者,从中不仅可以折射出人类的渺小,也通过描写人类与戈雅之间的美好情谊,展现人类身上具有的传统美德,这是经济、科学的进步所不能带来的。赵华的多部作品都依托于这一世界观,这种世界观的设定不仅具有宏观性,同时也增强了小说的神秘色彩。除此之外,赵华的想象力也极为丰富,他善于将科幻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事物与人类的命运接洽在一起。如“野人”、“木乃伊”是很多科幻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事物,而赵华却借着写“野人”引出了人类通过追踪野人发现了可以延续生命的办法;借着写“木乃伊”引出一块从外太空来的,可以使人起死回生的高级晶体,这种奇特的想象力再次以大格局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增添了故事的可读性与趣味性。

肖建亨先生曾在《试论我国科学幻想小说的发展》中提到过关于科学幻想小说有过幻想的“远距离、中距离、近距离”之争,即幻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科学幻想是不是具有先进性。肖建亨在文中也提到“当西方的幻想家们已经在驾着宇宙飞船游历黑洞的时候;我们如果还停留在机器人会不会下象棋的水平上,那么,我们幻想的翅膀确实太软弱无力了。所以,我是赞成我们的幻想应当远大一些的。它也应该和宇宙一样,是无边无涯的。”与此同时,他也提出:“不管是远距离、中距离、近距离,任何幻想作品都是为现在服务的。问题在于,你所提出来的一种科学幻想,对人们有没有什么启发性。”赵华的作品确实具有先进性,同时,他的作品也与现实社会慎密相连。他的科学幻想虽然天马行空,但是和世界科学发展的实际情况上是具有共通性的。“戈雅”作为高级生物,也体现着现今人类对于外星生命的追寻与探求;《五号蜡像馆》中提到的延续生命的方法,和现在正在研究的“人体冷冻技术”有相同之处。可以说,赵华的创作不仅拥有宏大的格局,他的作品也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变化,以及少年儿童的需求。他将科学知识寓于宏大的世界观中,通过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想象以及曲折的情节,让少年儿童在潜移默化中理解他的设定,并从中汲取到对生命的认识,对美好品德的认同,也让孩子们对宇宙,对人类的起源充满了兴趣,勾起了他们探索的欲望。

第二章赵华儿童科幻类小说主题研究第一节爱与悲悯

赵华曾经说过:“童书具有启蒙心智、滋养心灵的作用,它更应该具有人文关怀;更应该具有同情、悲慈、同情、宽容、勇敢等特质;更应该具有温暖和光芒。”赵华的作品中充满着爱的光辉,这与他本人的生活阅历有关。赵华自小受母亲的影响很深,在母亲的教导下,赵华生性善良,富有爱心;农场简单的生活也培养了他单纯、温暖的性格,使得他对身边的万事万物都具有同情与同情之心。他的作品也经常取材于身边的人和事,《南纬十六点三度》中描写的患有先天性脑瘫的加西亚,就取材于赵华身边患病的亲戚,赵华通过书写加西亚一家的魔难生活表达了对身边人的关怀与同情,也通过书写光明的终局表达了对亲人身体康复的祝福与期望。

赵华传达爱的方式是多样的,他的作品中既包括平凡普通的亲情、友情、爱情;同时也包括陌生人之间的互相关怀。在对于亲情、友情的描述中,赵华将爱的哲学蕴藏在字里行间,并没有进行过多的煽情和刻意的书写。这也证明了父母与孩子之间,朋友之间,亲人之间的这种爱是平凡的,是人类的一种“本能”,虽然没有感天动地,但是它如小河细水长流,依旧是不平凡的,值得称颂的。而在描写陌生人之间的爱时,赵华经常会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发展放置在一些有挑战性的事情上,或者通过“两难”的故事让主人公在道义和利益面前做出选择,在这个选择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让读者体会到主人公面临选择时的煎熬与纠结,同时也可以展现人性的复杂。道德的评判标准并不是非黑即白,而是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虽然决定的过程十分艰难,但是主人公们往往在最后都选择了坚守道德规范和传递爱心,这也揭示了人性中的善意是珍贵的,也是值得去守护的。在《波江座晶体》中,萨米面临救母亲还是保护晶体的两难选择,在颠末艰难的思想斗争后,他毅然选择了后者,而萨米的老板也因为萨米的诚实负责,将珍贵的角粉免费送给了这个他并不熟悉的小伙子;在《五号木乃伊》中,白叟布鲁托尔为了保护外星人留下的财产,私下偷走博物馆的藏品,让看管员柯菲背了黑锅,最后他为了补偿柯菲,将可以获得新生的机会让给了柯菲的哥哥,自己则在贫病交加中死去。这也说明了一个人之所以愿意为对方付出,不仅仅是因为自己选择了善良与无私,更是被对方的珍贵品质所打动。赵华通过这一类的故事展现了简单的善意和美好品质的双向互动,构建了陌生人之间的美好感情,在不知不觉中也净化了少年儿童的心灵,为他们的身心发展指引正确的方向。

赵华的作品中,大爱与小爱是并存的,赵华的很多作品也体现着一种“博爱”的观点。《魔血》中,陈庆远一直冒着生命危险为素不相识的农妇元元送银元,只是因为元元是翼王石达开的遗孤,而陈远桥曾经承诺过要照顾翼王的遗孤,无论过去多少年,他一直在坚持。在《买二赠一》中,伪装成地球人的外星人为了帮一个失去母亲的小女孩圆梦,在地球孤独地度过了二十年,耗费了大量时间与精力。这些看似不寻常的作法,全是出于一种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爱”。这种“爱”超越了血缘之爱,甚至打破了空间与时间的羁绊,是一种“无我”的大爱,是一种博爱。这种大格局的爱可以体现出赵华对生命的思考,也可以让我们看到赵华的哲学思想:爱是自由的,是永远存在的,不会被外在条件所束缚,无论是斗转星移,还是沧海桑田,都不会让我们与爱隔绝,因为爱永远是人类本性中最美好的事物。在弘扬爱的同时,这种看似“不合理”的作为也形成了美好与丑恶,热情与冷漠的尖锐对比。陈庆远之所以苦苦坚守承诺,不仅是因为翼王勇敢忠诚的美好品质,也是因为在民国初期,民不聊生的环境下,翼王的美好品质在鼓舞着陈庆远,成为了他坚持下去的动力;外星人之所以愿意忍受孤独,是被女孩对母亲单纯却深厚的爱打动。女孩为了救母亲坚持买荧光棒的行为虽然幼稚,但这份纯真的执念与整个社会的冷漠市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以说,赵华的作品在弘扬爱的同时,也反衬出人的自私、贪婪和冷漠是多么可怕,是对人性中蕴含的丑恶的无声抨击。

悲悯情怀的另一方面是塑造了一种悲剧之美,在儿童文学中,适宜的悲剧元素可以提升作品的艺术审美价值,让少年儿童的心灵和情感得到净化。赵华的作品,虽然都是以光明的终局为主,但是也存在着较多的悲剧因素,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对死亡的展示。在《开元通宝》中,济世救人的神医林清在填塞炸药的过程中不慎被炸死,文中写到“当林清被拉上崖顶后,他的两条腿已经齐根没了,他只剩下了最后一口气”,足见场面之惨烈;《魔血》中描写李青云、王瞎子、耳孙女的赴死,场景也写得极其悲壮,但这样的悲剧却可以带给读者一种强烈的震撼力,“这很像是另一种暴力美学,而死亡和崇高的痛苦经验是以极其惨烈的形式震撼了我们的魂灵和肉体”。他们的死亡固然是丑陋的,但是这种丑陋却可以突显比生命更重要的品质。林清虽然肉体陨灭,但是他仁爱的精力却感染了身边的人,他们义无反顾,愿意为了林清临终前的一句嘱托,将开元通宝保存在了现在;李青云、王瞎子等人是为了民族大义而死,王瞎子在刀刺入胸膛的时候椎心泣血地将秦腔《盗虎符》吼了出来;李青云宁愿忍受咬断舌头的疼痛也不愿意将长生的秘密告诉日本人,这种“舍生取义”的精力更能体现出一种崇高感,衬托出比生命更可贵的真善美的价值,让小读者在珍视生命的同时进一步认清生命的意义。

赵华的作品中有着对美好品德的赞颂,对爱的相信,以及对处于边缘化的,生活在魔难中的孩子的关怀与同情。这也形成了一种引人入胜的力气,让未成年人在这样的故事中感悟勇气、执着、同情、宽容等美德;也让他们作为成熟度、独立思考的能力都与成年人有较大差距的个体,能够慢慢地形成对于生活的认识,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逐渐走向成熟与健全。

第二节对科学的展望与反思

著名儿童科幻作家叶永烈曾经说过:“科幻小说的功能,不是提高某些具体的科学知识,而是激起人们对科学的向往和追求,砥砺人们的意志和毅力,净化人们的心灵。”这也说明,科幻小说不是“科普”的工具,它更像一座桥梁,拉近了普通人与科学的距离。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为读者创造了一个奇异壮丽的海底世界,表现的是人类认识和驾驭海洋的信心,其中很多的科学设定在如今也成为了现实。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创造了一个神奇诱人的未下世界,极大地激发了小读者们对科学的兴趣。可以说,一部优秀的儿童科幻作品,要让少年儿童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科技给这个世界带来的力气,激发他们对科学事业的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与探究精力。赵华的小说中有着诸多奇妙有趣的科学设定,传递着对科学的尊重,对未来的展望,以及对创新精力和探索精力的赞美。无论是《买二赠一》中提到的可以保留生物生前记忆主干的能量聚合体,还是《林边野花》中提到的可以和遥远的外星球建立接洽的绕场机,这些奇思妙想不仅可以体现科学世界蕴藏的丰富宝藏,也间接体现了科学家所拥有的严谨、坚定、执着的科学探索精力,同时也可以让青少年认识到科学的奇妙,让他们对于未下世界产生了无限的期待。

第三节对城市文明、汗青的思考

郑文光在《谈幻想型儿童文学》中提到过:“科幻小说这种特殊表现方式,可以在表达主题思想方面获得一些优势。它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夸大、变形,将现实世界变为虚化世界,这叫幻化,其最终成果可以把主题深化。”进一步强调了科幻小说要将主题建立在社会现实之上,或展现社会未来发展蓝图,或通过教训引发人类多方面、多角度的反思。赵华的儿童科幻小说以适应儿童身心发展为基础,在主题上融会了对社会上多种因素的分析,有对科学和自然的矛盾的展示,对文明与野蛮冲突的诘问,更有对城市、汗青的反思与展望,他将这些思考融入到生动、活泼的故事中,在潜移默化中对读者施加影响,让少年儿童在读完作品后,不仅相识了故事的情节,更能寻找到故事与现实世界的接洽,更客观、全面地认识世界。

第三章赵华儿童科幻类小说的异域性特色

二、“反派”角色

弗洛依德的精力分析理论提到“本我”是人性的初始状态,即追寻生命中最原始的生理需求,一旦“本我”节制大脑,人的行为就会变得缺乏理性,产生“向恶”的一面,这也促使了反派角色的诞生。反派角色通常是与正面角色相对,经常因损人利己的恶性行为而被主流价值观念否定的形象。反派角色的种类众多,在各类型小说中,可以频繁看到他们的身影。在儿童文学中,为了更好地组织故事,弘扬“邪不压正”的积极思想,反派角色是必不可少的。他们不仅担当着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任务,还经常因为人格中的“不完美”,引导读者感受生活中的多面性,可以说,反派角色所带来的善恶二元的对立与冲突可以让所描写的故事更加波澜起伏,震撼人心,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不同民族所呈现出的反派角色有着不一样的内涵。以中美两国的动画片为例,美国人注重追求自由、自我实现的价值观念,决意了其反派角色搞破坏大多是为了追求自己的“幻想”,证明自己的能力;而中国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作品中经常会带上社会教化的色彩,反派通常是为了更好地衬托正面人物的特质。由此可见,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所塑造的反派角色通常会更加凶恶,更加疯狂,拥有更大的野心,如《哈利波特》中的伏地魔,《白雪公主》中的邪恶王后等等,都体现了西方反派身上特有的暗黑气质。

随着时代的发展,儿童作品中的反派人物形象也在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反派角色不再以一眼定善恶的形象示人,“伪善”成为了中西方反派的共同特点。相比于中国伪善的人物的塑造,西方在塑造这类角色时显然更加立体而真实。西方的伪善反派在形象上通常善良而无辜,前期表现也很符合一个正面人物的特质,可是隐藏在善意面孔之下的却是阴险和狡诈。他们的野心和阴谋通常会骗过大部分角色,甚至是读者自己,而随着情节的推进会逐渐呈现出人意料的反转,制造一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惊异感。比年来迪士尼推出的众多动画片都呈现出了这一特点,如《冰雪奇缘》中的汉斯王子,看似善良温和,是公主安娜的最佳选择,可是他追求安娜的原因却是为了夺取阿伦黛尔的王位;《疯狂动物城》里的羊副市长,看似温柔热心,其实是一切阴谋的幕后黑手,他们都是“伪善”的代表。赵华笔下的很多反派都具有“伪善”这一特点,赵华在前期描写中把他们塑造成温暖无害的形象,丝毫没有透露出任何反转的信息与暗示。如在《恐怖蜡像馆》中把虚伪狡诈,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老守卫史泰西描写成了一个说起话来不太利索,但却谨小慎微,对老板充满感激之情,动情之处还会留下眼泪的人,这也与他后期卸下伪装,“龇着牙,露出厚颜无耻的笑”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逃离恐怖岛》中也把幕后黑手布拉德先生塑造成一个激昂大方无私,有着温厚情怀,对科学事业具有无上热情的智者,谁也不会想到他是一个自私自利,杀人如麻,还妄图通过摄取他人的血液让自己获得永生的纳粹战犯。这样的反派角色更加贴近生活,也可以通过鲜明的对比与反转进一步展现反派身上的自私、阴险、虚伪,更有力地衬托出与之相对的正面人物的无私、勇敢与真实。摘掉面具的反派不仅会给观众带来恍然大悟般的体验,也使得情节更加波澜起伏,反派最终的失败也会给小读者的阅读体验带来一种酣畅淋漓之感。

赵华笔下的反派虽然包含西方影视、动画中的经典反派的诸多特征,但赵华并没有在反派角色塑造方面完全西化,他笔下的反派依然带有中国特色。赵华的笔下,有亦正亦邪的复杂人物;有道貌岸然的虚伪小人;也有冷漠麻木的旁观者。他们就如同鲁迅笔下的看客、庸众,他们本身不会作恶,可是他们却凭着人类贪婪、自私的本性间接性地导致故事发展到危险的境地,是次要反派的“得力助攻”。《慧核》中,奥格拉拉之所以想毁灭地球,是因为他看到了太多跋扈嚣张、自私自利的人类;《亚特兰蒂斯四号》中,人类过度追求款项的利益而大力发展工业技术,导致了雾霾灾害的产生,而在危机得到缓解后,又是因为人类的贪婪,引发了无止境的战争,最终导致地球进入了“核冬天”时代。赵华通过塑造这一群“乌合之众”,侧面展现了社会上的诸多问题,探讨了人性的劣根性,不仅可以加强小说的深度,同时也可以引起少年儿童的警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他们的信念,鼓励他们做一个不同于庸众,不与世间丑恶行为同流合污的人。

总的来说,赵华通过塑造这些形态各异的反派,传递的是对虚伪与丑恶的批驳,对美好纯真品质的颂赞。这些丰满而又立体的反面角色,不仅展现了赵华特有的异域风格,也让角色更加深入人心,使得故事布局更加严谨,更加完整,更加符合少年儿童的期待。

三、“血”意象

“血”是一个古老且具有丰富含义的意象,在生物学和医学角度来看,“血”是维持生命正常运转必不可少的因素,大量失血会导致生命的耗尽。在宗教神学方面,“血”拥有很高的地位,是生命的象征。《圣经》中曾多次提到血就是生命,不吃血,不流人血也是对基督徒的基本要求。这也使得在西方文化中,“血”通常具有珍惜生命,反对暴力和战争的含义。美国著名系列电影《第一滴血》就带有较为浓重的反战思想,俄国诗人勃洛克在诗歌中也使用了很多血的意象,彰显对于生命,对于存在的热望与追寻。在儿童文学中,考虑到少年儿童的接受能力,“血”并没有作为常用意象出现,赵华却在很多作品中提到了血,通过这一意象强调对生命的赞颂,以及对和平的守望。他的长篇小说《魔血》就以血液为次要线索,一群具有极高智慧,形似血细胞的高等生物,凭借在人或者动物的血液里寄生来维持生命,并可以通过调节被寄生者的染色体顶端的端粒让生物的寿命成倍增长。在这一设定中可以感受出血液所带来的生命的力气,无论是人类、动物还是外星生物,他们都可以在这样的互惠互利中相安无事地活下去,这也体现了赵华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世间的每一种生物,都是生而平等的,都有活下去的权力。除此之外,《魔血》将故事放在抗战时期,以被外星人寄生而得以长生的中国人陈远桥为主人公,通过他的遭际,以及他最后的“舍血取义”,传递的是对战争的厌恶,抒发的是对和平时代来之不易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盛世的守护。

“血”在西方文化中不仅仅象征着生命,更象征着救赎与牺牲。《圣经》中,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流出宝血,使人类的罪得以赦免,人类也得以重新与上帝建立了优越的关联。正是耶稣的流血牺牲,救赎了人类,使人类逃离了死亡的阴影,这也让“血”和救赎建立了慎密的接洽,而流出血,就代表会消耗生命,所以流血在很多作品中也意味着牺牲,为了大义而付出代价,虽然痛苦但也是值得的。在王尔德的童话《夜莺与玫瑰》中,夜莺为了培育出一支鲜艳的红玫瑰,让年轻学生去追求自己心爱的女子,不惜将胸脯抵住尖刺歌唱,让心脏之血流入红玫瑰树干枯的经脉,最终,玫瑰开放了,夜莺也因流尽了自己的血而死去。夜莺用血做成的红玫瑰,不仅象征着对学生爱情的救赎,也代表着夜莺为了成全别人不惜牺牲自己的伟大情操,给读者带来极大的震撼与感动。赵华小说中也存在着诸如此类的桥段,《逃离恐怖岛》中,少年们为了救助伊莱恩女士的男友,不惜多次献血,以至于身体被透支;《恐怖蜡像馆》中,杰姆为哈默先生挡下了子弹,任血渍浸湿胸膛;《魔血》中,陈远桥为了不把长生的秘密透露给日本人,毅然咬舌自尽,用极其惨烈的方式守护住了秘密。在赵华的笔下,为了他人的利益而流血是伟大的,生命不会随着流血过多而消亡,反而会因为牺牲的伟大使生命的意义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可以说,赵华以血为意象,并借鉴了西方对“血”的认知,不仅传递了救赎与牺牲的伟大,同时也表达了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为了救助他人,为了民族大义而付出代价,虽然自己会遭受痛苦与考验,但这样的生命确实是高尚的,这样的付出也是具有伟大意义的。

鲜血在西方象征着生命、救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则含有血缘、魔难等含义。中国很重视“家”的概念,而家这一概念的构成是由配偶关联及亲子、兄弟等血缘关联所决意的,所以血在中国文化中经常象征着人与人之间最亲密的关联。赵华的小说中所书写的“血”同样具有传承血脉的意义。在《魔血》中,陈庆远穷极一生寻找自己的亲人,只希望可以找到和自己血脉相通的人;而他一直冒着暴露的危险保护民女元元,也是为了让石达开所遗留的唯一血脉可以延续。血脉在中国人心中不仅是一种传承,保护血脉、延续血脉更是中国人的一种责任,这也体现出中国人对家族的看重与珍视。同时,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汗青的文明大国,这也使得中华民族极其看重民族血脉的传承,形成了伟大的民族精力。这是中华民族之根,也是中华民族之血,是时光的流逝,时代的变迁所无法抹去的。在《魔血》中陈远桥舍小家为大家,为了守护长生的秘密,不让日本人的奸计得逞,亲眼看着自己的耳孙女被杀。他和耳孙女都愿意为了民族大义而流血牺牲,是因为他们的身体里都流淌着民族的血脉,他们的内心都坚守着民族精力。正是这种共同的民族血脉,让中国人团结在一起,战胜了诸多困难与挑战,赢得了最终的胜利。在《魔血》的最后,赵华也通过书写元元的后人,暗示了英雄所代表的刚正不阿,自强不息的血脉不仅流淌在元元后人的身上,也流淌在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身上,是民族之血连通了每一个中国人,让中国更加强大,更加无坚不摧。可以看出,赵华对于血的解读是多元的,是具有汗青性与时代性的。赵华笔下的“血”同样蕴含着中华民族百年来受到的种种魔难,无论是《开元通宝》中讲述的华人劳工修铁路的凄惨阅历;还是《魔血》中所描述的抗战时期民不聊生,哀鸿遍野的场景,赵华都在这些场景中加入了一些略显血腥的描写。如《开元通宝》中神医林清被炸药炸断了双腿;《魔血》中王瞎子被挖心而死,赵华通过这样惨烈的描写并不是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而是将中华民族在汗青中所经受的魔难形象化地书写出来,让少年儿童在感到惊心的同时被人物身上视死如归的精力所打动。他们也会理解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种种魔难依然昂首向前,是得益于无数中国人的奋斗,也是因为中华民族固有的乐观向上、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天性。赵华通过对血这一意象的构造,营造魔难的现实,从而呈现出对于民族的大爱,以及对于民族文化,民族命运的思考。

赵华笔下的“血”之意象浸润着中西文化的精髓,传递出深刻而多元的含义。他并没有通过大量地描写“血”制造刺激性的场面,血一般只会作为小说的线索出现,这样做不仅隐去了血给少年儿童带来的恐怖、血腥的不适感,同时也将“血”所代表的深刻内涵蕴含在字里行间之中。虽然小读者能够不能很快地理解“血”这一意象所代表的意义,但是他们同样会被故事的内容所打动,随着年龄的成长,对阅读过的作品也会有新的认识。

第二节中西方元素的有机结合

赵华在写作中非常注重中西元素的交融,即使是西方的背景,在内容、语言等方面还是会存在中国文化的影子;以中国人为主人公的故事中也会带有西方儿童文学的特征,这样的交融在前文对意象的分析中可以略见一斑。正是这样的交融,不仅凸显了赵华浓烈的异域风格,也通过中西方元素的有机结合使得故事中所要传达的文化精力不再浮于表面,而是深入到读者的心中,让少年儿童在潜移默化之中相识中西文化各自的特征与精髓。

一、西方的背景,传统的内核

当代儿童文学在创作范畴上的西化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性的现象,如果说一些现实主义的儿童文学作品还可以对中国儿童的真实生活与际遇进行书写与探讨,儿童科幻文学这一范畴的西化程度更加严重。虽然这样的情况层出不穷,但我们不能否认存在着灵巧地将西方元素与中国内核相融会的优秀作品,如雷欧幻像的系列小说《查理九世》,在东方的背景下合理加入西方经典的冒险元素,并将西方的一些汗青与传说合理地融入在故事内容中,但呈现的还是中国经典的儿童形象。江南的系列小说《龙族》在内容上具有“魔戒”系列的史诗感,但核心依然聚焦于中国本土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这样的结合不仅让读者具有代入感,不会因为中西文化的差异而无法共情,同时也可以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相识西方的一些文化知识。赵华的很多作品相比于《查理九世》,异域性的风格更加浓重,他的很多作品所塑造的人物,所处的环境均在西方,但赵华依然可以将中国元素巧妙地融入在故事之中。首先,赵华所塑造的角色类型并不是单一的,他会在小说中加入各国人物的形象。很多以西方为背景的作品,赵华都在其中加入了中国人的形象,他们往往都在故事的情节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如《开元通宝》中的李夫人,没有她的穿针引线,故事的情节就无法发展,李夫人的温柔、激昂大方与诚信,都展现了中国传统女性的风采;《罗斯维尔碎片》中来自唐人街的和尚也在无意间成为了连通主人公与外星人的桥梁,和尚身上的虔诚、执着与忠诚不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文章也以“舍利”为线索,侧面展现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湛。可以说,赵华通过塑造多类型的角色,通过中国人与西方人的接触,将东方的主题融入在故事之中,展现了赵华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尊崇与坚守。

当然,并不是每一篇以西方为背景的小说都带有东方的风格,但可以看出赵华有这样的意识,也一直在做这样的尝试。这也充分证明了,赵华的作品虽然异域性风格浓重,但他的作品依然展示着本民族儿童特有的生存状态,也依然保留着中国儿童文学的民族血脉与精力内核。

二、东方的背景,西方的风貌

赵华的作品,无论背景设定在哪里,都带有较为浓厚的西方儿童文学的创作特征,尤其是赵华所创作的一些以中国为背景的作品中,依然带有西方儿童文学的美学风貌。中西方国家有着不同的地理环境以及迥异的汗青演进进程,这也使得中西儿童文学从形式到内容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别。西方的儿童文学创作更注重儿童的个性化发展,相比于中国的传统儿童文学作品,所带有的人文色彩更加浓厚,在内容方面,想象力也会更加丰富,会增设一些略显荒诞瑰异的情节。这种富于幻想,热情奔放的美学风格被赵华所借鉴,将西方的风格融入到中国本土的故事中,也不乏是一种精妙的创新。

汤锐在《中西儿童文学的比较》中说:“在西方儿童文学的基本观念中,儿童对文学的内在需要得到了普遍的重视,对儿童的挚爱与使之欢愉的动机调动起作家全部的幽默和想象的才智,并使他们的作品充满童真的气息。”这也说明了西方儿童文学在民主启蒙运动和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更加关注少年儿童的主体精力,作品的呈现是亲切的,充满趣味的,并不一定会具有教育、改造的动机。这样的特征和赵华的创作理念不谋而合,赵华是一个真心热爱儿童,热爱儿童文学创作的人,他本人也多次提出,在写作儿童文学的时候“既具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又源于脚踏实地的生活;既有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又有持续长久的审美体验;既有对童年的关怀,又有清晰的人文价值。”天马行空、夸大荒诞的想象,对儿童生命的关照,以及带有一定哲理性的人文色彩,这些源自西方的儿童文学特征被巧妙地使用在赵华的作品之中。《银盔》中以一个瑰异的头盔为线索,展现出的是对一段悲壮汗青的回忆与沉思;《大漠寻星人》中塑造的女主老七,虽然是一个成年女人,但她执着而单纯的性格像极了孩子,作品通过讲授她对爱情坚守诠释了为了一个人的魂灵不惜挣脱世俗的束缚,舍弃一切的精力追求。这些作品都是以东方为背景的中国故事,但赵华同样在故事中融入了西方儿童文学的精髓,通过丰富多彩的故事,传递出的是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由的追寻。他写作的意义并不是对少年儿童进行简单的说教,而是通过动人的故事让儿童对其中的人物产生感情,并让儿童感受到故事中蕴含的爱与温馨。可以说,赵华所塑造的中国故事是带有“欢愉”的原则与返璞归真的内在动机的。

一、西方元素的合理使用

赵华在语言使用上是带有浓重的西方风格的,他所使用的句式近似于英语的句法布局。英语语法中拥有大量的从句布局,一些经典的长难句都是很多个从句套在一起,而中国在句法上面的使用则提倡“小”而“精”,过长的句子总会给人一种冗长、晦涩之感,这也是很多翻译过来的西方名著在语言方面会显得较为复杂,难懂的原因。赵华在写作的时候也经常会在中心语前面加上很多的修饰词,从风格上来看很像翻译过来的作品,但是赵华所使用的修饰词十分生动有趣,在特定的环境下,这类冗长的句子不但不显得佶屈聱牙,反而为故事增添了活泼、灵动的气氛。如《亚特兰蒂斯四号——云族部落》中,赵华在描写两只羊驼吵架的时候使用了大量西方化的句式,如羊驼库拉索讽刺羊驼埃朗索的时候说:“我会成为了不得的洋葱托拉斯和洋葱辛迪加的创始人的,而你同你的呆头呆脑的只知道左顾右盼的猫鼬伙伴只能每天吃发霉的玉米。”“呆头呆脑”、“左顾右盼”这样的形容词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现羊驼和猫鼬的特征,同时赵华又添加了近似“托拉斯”“辛迪加”这样的名词,进一步唤起了少年儿童的兴趣,这样的句式融入到特定的环境中,不仅可以使赵华笔下的形象更加真实,符合他们本身的个性,也可以使故事情节更加滑稽幽默。除此之外,赵华将西方常用的一些口语融入到了字里行间,如“老家伙”、“见鬼”等,在句子的开首也会习惯性的加上诸如“啊”,“天哪”这样的语气词,不仅更加贴近西方人的实际生活,也可以通过诸如此类的文字符号,让少年儿童在阅读的过程中间接相识西方人说话的风格,认识到中西语言方面的一些差异。

二、儿童冒险的故事模式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引进的海外电影中,冒险动作片一直深受中国观众的喜爱,西方所崇尚的赞美生命,歌颂冒险的精力逐渐被东方所接受。西方儿童文学一直带有冒险的天性,如著名的《汤姆索亚历险记》《爱丽丝漫游奇境记》都有着儿童冒险的故事模式,他们通过讲述荒诞瑰异的故事,展现着提倡个性解放,追逐自由的天性。赵华的作品,也带有较为浓重的冒险色彩。主人公通常是通过一个很普通的事件,逐渐展开了一段不同寻常的阅历。而在这一过程之中,事情的真相往往是随着冒险进程的深入,一步步抽丝剥茧才得以发现。如《开元通宝》中,主人公刚开始只是为了帮一名不幸的白叟取一件东西,在这个过程中他慢慢地发现了开元通宝,发现了隐藏在古币之下的一段瑰异而动人的故事;《逃离天才岛》中的“我”也是通过一次普通的输血察觉到了不对劲,从而通过自己的调查逐渐相识到天才岛背后的阴谋。赵华通过紧凑而扣人心弦的情节设计,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自觉地与故事中的主人公一起冒险,拥有极强的参与感。

赵华的故事营造,同样具有冒险故事中惊险刺激、荒诞瑰异的特点。《银盔》中“我”和爷爷在发现了墙砖的秘密后被企图抢夺银盔的泽登巴尔绑架,在泽登巴尔逼问咒语的时候,天空中竟然出现了一个灯笼大小的白色光团,他不仅收走了银盔,还治好了爷爷的病;《终极标本》中,标本雷打死了阻止他猎杀野生动物的西蒙,正打算对“我”和议员下手时,一个白色虫卵突然将已经死去的西蒙吞了进去,并治好了他的伤口,使得标本雷因为惊吓过度而掉落悬崖。赵华通过塑造此类一波三折、千钧一发的故事情节,让故事具有电影的感觉。同时,在瑰异荒诞的故事背景之下,隐藏的是对童真的护卫,对勇敢、独立的个性的张扬。《银盔》从孩子的角度描写整个故事,也只有孩子,才愿意去相信这一切,才能理解自己的爷爷做的所谓的“傻事”,才拥有敢于与比自己强大很多的恶势力斗争的勇气,这也从侧面烘托出赵华对孩子身上所拥有的执着、纯真的特质的赞美;《终极标本》中,西蒙面对社会的压力,依然选择住在丛林,以保护野生动物为己任,甚至不惜与标本雷、参议员作对,西蒙这样一个有着独立自主意识的人也体现出西方价值观中蕴藏的追求自由,追求真理,不屈服于权威的特点。可以说,赵华所营造的故事,并不是对儿童冒险这一故事模式的照搬照抄,而是在具有相关特征的同时,传递一种独立的意识,让少年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追求,培养属于自己的行事准则。

第四章赵华儿童科幻类小说的写作特色

赵华的儿童科幻作品不仅具有较为浓厚的异域性,在语言、布局、情节设置、叙述视角等各个方面也具有较为突出的特质。儿童文学和科幻小说都具有创作方面的特殊性,一部优秀的儿童科幻小说,不仅要符合少年儿童独特的心理特质,同时也需要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逻辑慎密的故事布局。赵华的儿童科幻作品坚持“儿童本位”的创作理论,他通过有趣味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情节以及完整严密的布局,为小读者们创造了一个瑰丽奇妙的科幻世界。

第一节从儿童本位出发

“儿童本位论”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教育思想中的重要一环,杜威认为儿童在整个教育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他们不仅仅是教育的起点,同时也是靶心和目的。即“儿童变成了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着他们转动,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着他们而组织起来”。杜威旨在强调教育者应该与儿童站在同一立场,出发点也要以儿童自身为准。随着1919年杜威来华宣传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他的这套理论也给“五四”时期的教育界和儿童文学范畴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作为20世纪初期一种崭新的儿童观,不仅冲击着中国几千年来“父为子纲”的传统儿童观,也引起了新文化的先驱者们的注意。在杜威来华讲学五个月后,鲁迅就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提到“直到迩来,颠末许多学者的研究,才知道孩子的世界,与成人判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所以一切设施,都应该以孩子为本位”,“以幼者为本位”也作为一个标语被正式提出,开始实践性地使用在儿童文学的写作上。郭沫若曾经在《儿童文学之管见》中说“儿童文学,无论采用何种形式,是用儿童本位的文字,由儿童感官以直诉于其精力堂奥,准依儿童心理的创造性的想象与感情之艺术。”即在儿童文学写作中,文字使用应生动活泼,符合儿童天真、好动的性格;内容要具有趣味性,布局要相对完整,要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和精力需要。“儿童本位论”的写作方式是写作儿童文学作品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写作对象的特殊性,也考验着儿童文学作家的遣词造句的能力。赵华的科幻小说在语言、内容和情节设置等各个方面均以儿童为中心,不仅可以唤起少年儿童的阅读兴趣,也与他们的独特心理相容。

其次,赵华的语言带有较强的趣味性。是否有趣,已经成了衡量儿童作品的一个重要标准。“儿童因阅读儿童文学所获得的这种乐趣,不断地把自身从旧的自我中解放出来,走向新的更高的自我。”这都说明了趣味性对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意义。赵华的语言简洁明快,在行文中多用具体的、富有动感的句式,在词汇方面,也多以名词和动词为中心,显得简洁明快。这也使得赵华的故事情节虽然线索众多,但却十分通俗易懂。此外,赵华的语言闲适幽默,在行文中经常会使用一些俚语、俏皮话,人物对话经常会使用夸大、反语等写作手法,增加一种轻松感与荒诞感。如在《亚特兰蒂斯四号——云族部落》中,羊驼埃朗索和库拉索把狐猴安德里亚比作“滑稽的悠悠球,在树林里往返地窜”;不仅很符合两只羊驼毒舌的个性,也生动地写出了狐猴的特征,令人忍俊不禁。

赵华在语言文字的使用上不仅具有生动、直观的特征,十分符合儿童的个性;同时也具有条理性与科学性。在对科学知识进行提高时,赵华会以少年儿童的认知特征为参考标准,适量使用一些正规、严谨的科学语言。“CPU”、“基因序列”等科学名词会经常性地出现在赵华的作品中。但赵华的语言并不仅仅是文字的简单罗列,而是基于少年儿童原有的知识水平的再度科普。他在对科学原理的讲述上有条有理,详细有序,有着清楚的因果关联,具有较强的布局性和逻辑性,将事情的起因、颠末与成果向读者娓娓道来。如在《罗斯维尔碎片》中,来到地球的外星人先说明了他们的具体特征和生活习惯,然后向“我”、祖母和年轻和尚解释了来到地球的缘故,最后还会依次解答我们的各种疑惑。在这个过程中,对于相关科学名词也会进行简单的解释,并不会给少年儿童的阅读带来困扰。同时,赵华将科学性的语言巧妙自然地融会进故事情节中,并没有明显的割裂感。赵华或先描写奇异景象,再说明其中蕴藏的科学哲理;或将对于科学现象的描述与主人公的感叹与思考相结合,如在《开元通宝》中,将林一石对于注射泵的讲述与主人公对于科技、文明的思考和感慨融会在一起,不仅讲明白了科学原理,也进一步深化了小说的主题,营造出了更加深远的意境;有的时候,赵华甚至会在提高知识的同时加入一两句旁人的调侃和玩笑话,淡化了科学的严肃性,让读者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轻松与愉悦。可以说,将科学语言与儿童语言合理编排,不仅体现了科幻小说的本质特征,也使儿童不会因为科学知识过于冗长、深奥而感到乏味无聊,增强了科幻小说的丰富性与可读性。

二、故事设置合理有度

儿童文学的创作是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即要考虑到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儿童文学在内容的选择上需要有一定程度的保留和回避。王泉根提出儿童文学要有“四个远离”,即要远离暴力,远离来自社会的恶俗游戏与刺激,远离成人世界的政治权力斗争以及性与两性关联。赵华的小说在故事内容的取材和选择上较为全面地避开了这几个点。虽然在《魔血》、《开元通宝》、《恐怖蜡像馆》中都有描述角色壮烈牺牲的悲惨场景,但赵华并没有把重点放在人物的死亡上,而是重点营造感伤的气氛,通过描绘角色临死前的语言、神态以及身边人的心理,展现角色牺牲的悲剧性,塑造人物的高尚形象,对相关的血腥、暴力场景的叙写仅是一笔带过,点到为止,既照顾了广大少年儿童读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可以增强情节的感染力。

赵华在故事设置方面不仅与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程度相契合,同时也力求在众多波折之后,为读者塑造一个圆满的终局。这一点也是出自于儿童独特的心理要求,可以说,喜欢刺激新奇的事物是儿童的本能,他们希望在故事中能早一点看到矛盾与冲突,他们在盼望“出事”的同时,也希望事情能找到一个圆满的解决方法。“主人公的困境或不满没有圆满的解决,儿童读者就无法获得充实感和满足感。”赵华在情节上通常会给主人公设置很多困难,但一般都有一个较为美好的终局。《银盔》中被儿女抛弃的爷爷,凭借他的忠诚与坚定得到了“外星人”的回报,他的重病不治而愈了;《苏珊的小熊》中身患严重心脏病的苏珊也因为她的善良与真诚获得了新生;《魔血》虽然以陈远桥的死为终局,看似是一个悲剧,但是他也用死捍卫了自己的尊严,维护了国家的安全,最后时光回到21世纪,通过描述英雄后人的幸福生活,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期盼与畅想,也表达了对在战争中为国捐躯的英雄们的深切缅怀。赵华通过写主人公战胜困难,走出失望的过程赞颂了他们身上美好的品格,也带给了少年儿童美好的希望。让他们相信世界上虽然有黑暗,有不公,但总是有一群善良勇敢的人为了追寻正义而不断奋斗,这也很大程度地激励鼓舞了当代的少年儿童们。

总的来说,赵华会根据少年儿童的认知与情感水平安排合理的情节和终局,传递“邪不压正,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他的作品情节紧凑,复杂度适中,具有梦幻幻想之美,同时又夹杂着幽默的桥段,不仅迎合了少年儿童的心理需求,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塑造和完善他们的人格。

三、布局情节互相串联

“和一般的儿童文学一样,少儿文学的布局次要是考虑情节的组织和安排,但少儿文学更要注重布局的完整性和层次性,不管布局多么庞大,都要脉络清晰,层次分明;不论作品多么短小,都应有完整感,即开首不能过于突然,结尾也不可过于残缺。”赵华的作品在情节方面的设置十分精妙,他的科幻小说相对较复杂,但情节环环相扣,因果关联明晰,每一个事件的背后都隐藏着合理的原因。如《魔血》中陈远桥暗中资助农妇元元这一故事,并不是小说的中心内容,赵华依然解释了陈远桥这样做的原因,不仅有利于小说内容的展开,也进一步丰富了陈远桥的人物形象,为故事添加汗青的沧桑感。由此可以看出,赵华的故事中一般会设置一条主线,在主线的轨迹上会设置多条支线,这多条支线相互接洽,共同推动主线的发展。不仅使得故事不那么单调,也可以增加文章的感染力,让小说的主题更加深入人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的思考。如《大漠寻星人》中以寻找陨石为次要线索,在过程中加入了女主人公寻找代表她丈夫的那颗星星这一支线,使读者在相识科学知识的同时,进一步被女主人公和她丈夫之间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震撼;在系列小说《亚特兰蒂斯四号》中,动物们在寻找磁欧石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个又一个的艰难任务,每一个任务都会隐藏着新的情节,新的人物,动物们必须做完当前的任务才可以开启新的情节,这种近似“闯关游戏”的模式加强了故事对少年儿童的吸引力,让小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人物的心情,增加他们阅读的动力。

为了进一步巩固架构的完整性,赵华在设计人物的时候非常严谨细致,每一个人物的出现和闭幕都是“有迹可循”的,不会因为某个人物的“凭空消失”使情节产生割裂感。笔下的角色无论戏份多少,赵华都会赐予他一个合理的终局。《魔血》中的农妇元元只是故事中的一个过客,她是翼王石达开的遗孤,是导致陈远桥行踪被发现的引子,赵华虽然没有直接描述元元的终局,但通过在终局书写元元的后代,暗示了元元是拥有一个好的归宿的,同时通过对元元后代的描写,将现实与汗青相连接,揭示了英雄气节不会被时代磨灭,将长存人间的主题;《亚特兰蒂斯四号》中包含的角色众多,赵华遵循“善恶有报”的规律,依旧为每一个动物安排了属于他们的归宿,患了白化病的蛇颈龙杰克逊只是为主人公团队取回了钥匙,连配角都算不上,结尾他却在阴错阳差间被外星差人治好了病,回归了正常的生活;而只露过几面的三只狒狒,在第三部中成为了主角,将奇妙的故事延续下去。可以看出,赵华对于人物终局的完整交代体现了对少年儿童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尊重,也使整个故事有头有尾,情节和主题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一、天马行空,涉及万千事物

赵华幼时编故事的阅历让他拥有大量的表象储备,这种阅历也赋予了他灵巧的思维,为他往后进行创造性想象奠定了基础。赵华的科学幻想小说的想象内容十分大胆新奇,在他的笔下,一个可爱的玩偶能够是一个拥有高级认知储备的外星人的化身;一场诡异的神风,背后竟然隐藏着一个行星文明兴衰演变的过程。但是赵华的想象并不是漫无目的的空想,而是在科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合理且丰富的设想。如在《恐怖蜡像馆》中,虽然赵华设计了“蜡像复活”这一骇人听闻的故事,但故事的核心是科学界一直在研究的“人体冷冻”项目;《游戏》中涉及到的虚拟现实技术,也是现在风行的VR技术的衍生;在赵华书中经常出场的“戈雅”,表达的是现代人类对未知星球是否存在智慧生命的激烈探讨,这到现在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这些科学事件在当今社会上依然存在着热度。所以赵华的科幻故事不仅可认为少年儿童提供一个与现实世界有一段距离的情景,让读者沉浸其中,体验玩游戏的快感;同时也会适当地与现实接洽,让故事达到一定的探索高度,让少年儿童在解放天性的同时,依然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科学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

儿童的思维世界光怪陆离,充满活力,且没有套路,他们会经常把一些没有接洽的事物接洽在一起,并赋予他们新的关联。这在成年人看来是错误的,没有逻辑的,但正如吴其南先生说的“正是这种错讹,不合逻辑,我们才会感到他们那种因为不理解这个世界就变成这个世界、指点江山重组山河的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概,以及他们对这种想象中的安排极度自信的稚拙与天真。”赵华深谙少年儿童的思维特点,他的作品也会赋予完全不相关的事物奇妙的接洽。在《亚特兰蒂斯四号——云族部落》中,蝙蝠们栖居的公交车竟然成了猫王进行创作的地方;伦敦的大雾问题要得到解决,竟然需要失落的亚特兰蒂斯帝国留下来的磁欧石。这种脑洞大开的想象在成年人看来似乎是无稽之谈,但却能带给儿童一种摆脱束缚的自由感。同时,赵华在营造想象世界的同时,也十分注意语言的亲切感与活泼感,终局也通常是阳光、正面的,这也使得过程中即使有刀光剑影,艰难险阻,其实都不过是孩子们的一场游戏,最后都会以“大团圆”收尾,让少年儿童收获愉悦安适的体验。

除了与一些风靡全球的神秘事件挂钩,赵华还会将一些普通事物深入化,甚至与小说的主题相联络。《开元通宝》中一枚看似普通的古币,不仅是启动让人拥有长生功能的外星仪器“微观级注射泵”的钥匙,同时它的身上也藏着华人劳工在修铁路时遭到西方列强虐待的那段血泪汗青,凝聚着中国人身上“重义轻生”、“诚实守信”的美好品质;《大漠寻星人》中女主人公所寻找的那块陨石,代表的是她与丈夫之间超越生死的爱,是她对爱的坚守,也是对丈夫的深切怀念;《银盔》中在世人眼中平平无奇的头盔,不仅是外星人传递消息的工具,也凝聚着镇守边关的将士不畏生死的悲壮之情,以及愿意为了国家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坚定信念。在赵华的笔下,很多平凡的事物都被赋予了不平凡的意义,不仅可以培养少年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同时也可以将故事的主题与内容更加自然地融会在一起,具有陶冶读者情操,培养读者优越品性的隐性作用,真正做到了“荒诞与真实”相互结合。

第三节叙述视角的由点及面

从另一方面来说,这种由点及面的叙述视角也可以加深故事的主题,甚至可以引发读者对于科学,对于世界,对于人生的激烈探讨。《开元通宝》中民族之间的冲突不仅可以让读者相识中国近现代的那一段屈辱的汗青,也让读者在悲愤的同时感受到在极其艰巨的环境中,中国人民是如何凭借着信念的力气走到现今的;而后文提到林一石祖父与戈雅的相处,也象征了宇宙间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戈雅虽然感恩于人类的救助,赐予了人类长生不老机器,但戈雅来到地球的初始原因是为了进一步相识地球,为自己的星球开设殖民地,所以宇宙间文明的交流,到底是友善的还是可怕的;人类既然早就知道未知文明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为何还要一直乐此不疲地进行探索呢?《亚特兰蒂斯四号》也是如此,随着动物们寻找圣物的轨迹不断延伸,人类的自私,贪婪等各种人性的弱点不断地暴露了出来,这不仅仅是环境的问题,而是上升到了道德、人性方面的问题。在第三部《末世危机》中,主人公面临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场大雾了,而是地球进入“核冬天”,一切生命消失殆尽的问题。世界的毁灭到底是什么引起的?是磁欧石散发的极大能量,还是科技无节制的发展,抑或是人类因为贪婪和冷漠的本性引发的无休止的争战?这些问题赵华也没有给出确定的答案,这也为读者们留下了想象与思考的空间,让少年儿童在思考的过程中对于生活,对于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培养他们辩证、客观的思考方式。

儿童科幻小说不仅要对科学未来的发展进行幻想性描述,更要在一定程度上预言人类社会,反映现实社会中的矛盾与问题。这也决意了儿童科幻小说相比于其他题材的小说,涉及范围要更加广阔,包含元素要更加丰富,情节设计要更加完整。赵华通过这种逐渐展开的视角,不仅做到了上面的几点,同时也使得小说的逻辑体系是紧凑而有序的,从而更好地升华主题,引发思考;使小说风格更加大气,具有震撼人心的力气。

结语

赵华作为宁夏少见的致力于儿童文学创作的作家,他的创作不仅仅代表个人,更是宁夏儿童文学创作成就的标杆。他创作的体裁次要集中于童话和科幻类作品,尤其是科幻作品不仅有充满智慧的想象力,同时也带有极其明显的异域特色。赵华的科幻小说曾因带有较为鲜明的异域色彩而遭到一定的质疑,很多人认为赵华作品的民族性、地域性、现实性、文化性特征相对薄弱,少年儿童也难以产生较高的认同感。但是如果具体分析,可以发现赵华的作品虽然背景设立在西方或者其他地区,但是反映的却是中国当下少年儿童的普遍心理状态与性格特征,展现的依旧是对全世界孩子的关爱,传递的主题也与中国的传统品德息息相关,虽然在一些方面确实存在过于“西化”、“欧化”的问题,但是依旧瑕不掩瑜。当然,赵华在创作方面依然存在着一些缺陷,有的时候为了过分强调主题,赵华的一些作品会将某些情节做较为强势的扭转,一些科幻情节在前文毫无铺垫、暗示,后文却凌空而来,造成了科学与文学的割裂,也使得小说在一定程度上缺失必然性。人物描绘方面也较为单一,很多人物仅仅具有一项较为鲜明的性格特点,这样的形象虽然性格突出,但是却缺少一定的内涵,这也为赵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进步的空间。

参考文献

一.作品类

[1]赵华.开元通宝[M].银川:阳光出版社,2012.

[2]赵华.爱菲尔棒棒糖[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4.

[3]赵华.亚特兰蒂斯四号系列——云族部落[M].银川:阳光出版社,2014.

[19]萧寒星.光明的右手——世界科幻反派集中营[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2.

[20]曹文轩.经典作家十五讲[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21]彭懿.幻想之门[M].青岛:青岛出版社,2017.

[22](日)武田雅哉、林久之著,李重民译.中国科学幻想文学史(上卷)[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

[23](日)武田雅哉、林久之著,李重民译.中国科学幻想文学史(下卷)[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

[24]蒋风编.中国儿童文学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三、期刊论文类

[1]汤锐.中西儿童文学的比较[J].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04):42-46.

[2]朱利民.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儿童文学研究的生存际遇与反思———兼谈比较儿童文学[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1):87-91.

[3]蒋栋元.生命•救赎•献祭•立约———《圣经》中的“血”意象[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126-129.

[4]王卫英.科学英雄主义者的赞歌与悲歌——论郑文光科幻小说中的人物塑造[J].中州学刊.2012(06):176-181.

[5]刘乃泓.永不退色的鲜红——论勃洛克诗歌中的“血”意象[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07):18-20.

[6]方卫平、赵霞.商业文化深处的“杨红樱”现象——当代儿童小说的童年美学及其反思[J].当代作家评论,2012(05):140-149.

[7]李利芳.赵华的童话世界[J].朔方,2013(05):102-104.

[8]王丽花.余华小说中“血”的意象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147.

[9]王家勇.中国现代儿童小说魔难主题的显现与不足[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09):52-59、129.

[10]方卫平.当代原创儿童文学中的童年美学思考——以三篇获奖长篇儿童小说为例[J].当代作家评论,2015(03):83-93.

[11]余森、吴琼.中美动画电影中反派角色塑造比较研究[J].电影评介,2016(07):95-97.

[12]王家勇.论中国现代小说“儿童之死”的叙事研究[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7(09):57-64.

[13]郭芬.论美国动画电影中的反派形象[J].电影文学,2017(20):104-106.

[14]张彩云.美国电影中反派人物形象研究[J].电影文学,2018(08):31-33.

[15]蒋春丽.科幻电影中的古希腊神话隐喻——以电影《普罗米修斯》为例[J].电影新作,2018(05):80-83.

[16]张泰旗、李广益.“现代化”的憧憬与焦虑:“黄金时代”中国科幻想象的展开[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8(12):63-79.

[17]杜学文.未来的未来在哪里?——谈刘慈欣科幻小说中的宇宙观[J].中国文艺评论,2019(05):83-92.

四、学位论文类

[1]王黎君.儿童的发现与中国现代文学[D].上海:复旦大学,2004.

[2]王大垚.橘生淮北—新时期科幻文学本土化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2.

[3]成盛.中国大学生对中西电影中反派的认知研究——融会道家理论和跨文化价值体系的一次尝试[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4]朱壹.科幻电影中的“反派角色”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5.

[5]杨薇.哥特因子及大众想象——经典化视域中的狄更斯功能叙事[D].杭州:浙江大学,2017.

[6]高芬.赵华童话的文学意象研究[D].银川:宁夏大学,2017.

五、报刊类

[1]李学斌.一个人,一片天——也谈赵华的文学创作及其意义[N].文艺报,2012-12-21.

[2]李学斌.穿越汗青的英雄传奇——简评赵华抗战题材小说《魔血》的艺术特色[N].中国教育报,2015-8-29.

[3]苏梅.赵华作家论:总有光明与希望相伴[N].文艺报,2019-6-19.

[4]赵华.经典与光芒:儿童文学创作谈[N].文艺报,2019-6-19.

[5]王泉根,严晓驰.赵华:不一样的艺术探索,不一样的“外星人”[N].文艺报,2019-6-19.

[6]王婷.用“外星人”作引子延续荒诞母题——评电影《疯狂的外星人》[N].中国艺术报,2019-2-13.

附录

赵华创作年表(2002.11-至今)

2002年

11月,儿童散文诗《天空送我一条河》发表于《少年读者》;

12月,儿童散文诗《蹲下身去》发表于《少年读者》。

2003年

8月,童话《环星交通大赛》发表于《少年读者》。

2004年

2月,童话《笨虫天线》发表于《童话王国》,2005年1月入选春风文艺出版社《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4年儿童文学》;

3月,童话《下站月球》发表于《童话王国》;

4月,童话《乌鸦信号兵》发表于《童话王国》。

2005年

4月,童话《恐龙时代的脚印》发表于《童话王国》,同名童话集于2008年9月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

6月,童话《会说话的尾巴》发表于《童话王国》;

7月,童话集《大灰和喂猫先生》由宁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9月,童话《神秘地道》发表于《童话王国》;

10月,童话《恐龙归来》发表于《童话王国》;

12月,童话《小猫的咒语》发表于《童话王国》。

2006年

4月,童话《狮子三剑客》发表于《童话王国》;

6月,童话《恐龙的尾巴》发表于《童话王国》;童话集《驴子星座》由宁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7月,童话《十六点五分》发表于《童话王国》;

10月,童话《月亮拜别》发表于《童话王国》,2007年8月入选接力出版社《七彩斑斓的翅膀》。

2007年

6月,童话《外星人的礼品》发表于《童话王国》,2008年2月入选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成长的书香-科幻卷》,同名童话集于2017年10月由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

8月,童话《贼鸥马里奥》入选接力出版社《七彩斑斓的翅膀》

10月,童话《地球脱险》、《火星速递》发表于《中国少年儿童》;

11月,童话《下载外星人》、《稻草超人》发表于《少年儿童文学》,《稻草超人》于2009年1月入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年中国儿童文学精选》;

12月,童话《瓶中阳光》发表于《少年儿童文学》,2008年3月入选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成长的书香》。

2008年

1月,童话《海底金工厂》发表于《故事大王》,2010年6月入选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我们都是丑小鸭》;

3月,童话《天使小笨鸡》发表于《童话王国》,2009年3月入选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8中国最佳故事》,同名童话集于2012年1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童话《通往南极的冰箱》发表于《读友》;

4月,童话《感恩节的幸运者》发表于《故事大王-增刊》,2008年7月入选海豚出版社《月光下的灯影》;

7月,童话《第一千枚蛋》发表于《故事大王》;

9月,童话《星际急救》发表于《故事大王》,2010年2月入选浙江教育出版社《小学生神秘校园魔幻故事》;

11月,童话《地球来客》、《彗星宝贝》入选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成长的书香-科幻卷》;

12月,童话《欢乐的木马之王》入选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特童话》。

2009年

3月,童话《无坚不摧与凉鼻子》发表于《故事大王》,2010年2月入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9年中国儿童文学精选》;

4月,小说《爱菲尔棒棒糖》、《十九号房客》、《苏珊的小熊》发表于《黄河文学》,其中《十九号房客》于2009年8月入选化学工业出版社《天上掉下星星来》;《苏珊的小熊》于2011年8月入选晨光出版社《到你心里躲一躲》,同名科幻小说集于2012年6月由阳光出版社出版;《爱菲尔棒棒糖》同名童话集于2014年1月由金盾出版社出版;《圣诞树》入选《冰心奖获奖作家精品集之童话卷》。

2010年

1月,童话《最后一个金星人》发表于《欢愉故事》;

3月,小说《波江座晶体》发表于《读友》,2011年3月入选吉林摄影出版社《言必行者行必果》,同名科幻小说集于2016年6月由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6月,童话《乌鸦广播电台》入选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稻草人的花裙》;

9月,小说《罗斯威尔碎片》发表于《科幻大王》,2011年2月入选漓江出版社《2010中国年度科幻小说》。

2011年

3月,小说《小猪的宠物》发表于《黄河文学》;

4月,小说《灰骏马》发表于《读友》;

8月,小说《银盔》发表于《读友》,2012年1月入选漓江出版社《2011中国年度科幻小说》;

11月,童话《五个鼻子的雪人》入选《2011年冰心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品集》,同名童话集于2017年4月由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

2012年

2月,小说《天使的声音》发表于《读友》;

5月,小说《19号先生》入选吉林摄影出版社《榜样书》;

6月,长篇科幻小说《南纬十六点三度》、长篇科幻小说《开元通宝》、童话集《恐龙密码》由阳光出版社出版;

7月,小说《稻草人》发表于《黄河文学》,2013年1月入选漓江出版社《2012中国年度科幻小说》,同名中短篇小说集于2018年10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小说《买二赠一》发表于《读友》,2013年4月入选青岛出版社《冰心奖获奖作家作品年选2012小说卷》;

10月,小说《五号木乃伊-上》发表于《读友》;

12月,小说《五号木乃伊-下》发表于《读友》,同名科幻小说集于2016年1月由阳光出版社出版。

2013年

3月,童话《发光的砖头》发表于《少年先锋报》;

4月,童话《速溶奇侠》发表于《少年先锋报》;

5月,小说《钻石》发表于《读友》;

8月,小说《终极标本》发表于《读友》;

10月,小说《寻星人》发表于《银川日报》,2014年1月入选漓江出版社《2013中国年度科幻小说》。

2014年

1月,童话集《神猴哈奴曼》由万卷出版公司出版;

4月,长篇童话《雌雄大盗》由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小说《马车从天上下来》发表于《古峡文学》;

5月,童话《猪博士的梦想》发表于《故事大王》,同名童话集于2017年6月由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长篇系列童话《亚特兰蒂斯四号-云族部落》、《亚特兰蒂斯四号-亚特兰蒂斯四号》、《亚特兰蒂斯四号-末世危机》、《亚特兰蒂斯四号-爱因斯坦切片》、《亚特兰蒂斯四号-彗星公主》、《亚特兰蒂斯四号-匈奴王复活》由阳光出版社出版;

8月,小说《紫水晶于波江座晶体》发表于《学生天地》;

11月,小说《杰克的豆茎》发表于《回乡文苑》;

12月,随笔《小书房大世界》发表于《少年先锋报》。

2015年

1月,儿歌《小恐龙》、儿歌《两只小山羊》入选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中国儿歌大系-西北卷》;

3月,小说《陨石小子-1》发表于《读友》;

4月,小说《陨石小子-2》发表于《读友》;

5月,小说《陨石小子-3》发表于《读友》;

7月,长篇科幻小说《魔血》由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2016年

1月,科幻小说集《赵华温情少年科幻小说系列-大漠寻星人》、科幻小说集《赵华温情少年科幻小说系列-恐怖蜡像馆》由阳光出版社出版;小说《爱因斯坦切片-上》发表于《读友》;

2月,小说《爱因斯坦切片-下》发表于《读友》;童话《飞天魔猪》发表于《江苏幼儿教育》;

4月18日,小品文《蚂蚱》发表于《银川晚报》;

6月,小说《萨伊尔禁区》发表于《意林-小文学》;

7月,小说《猫的小屋》发表于《延河》。

2017年

1月,《来自星星的小熊》由万卷出版公司出版;

4月,童话集《机器人的世界》由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

开题报告

赵华儿童科幻类小说研究 |的下载地址 · · · · · ·